close

LORA omni antenna

台北市 / 朱培滋 劉俊男 報導

說到台灣食的日常生活文化,肯定少不了便當,迪化207博物館現正展出的「便當」特展,蒐集台灣早期各式各樣的便當盒,同時也找到目前僅存的2間「包飯」廠商,透過鏡頭帶您走入便當時光隧道!

大快朵頤吃便當,這是很多人的中午日常,除了便當店的餐盒,自己帶的便當盒材質圖案五花八門,但你可曾想過早期的便當盒是什麼模樣,迪化207博物館蒐集懷舊便當展出,有精緻的竹編便當提籃,讓好多人懷念的波麗露餐廳圓形便當盒,還有鋁製便當盒,喚醒不少4、5、6年級生的回憶。

迪化207博物館營運專員姚捷馨說:「就是可以插筷子,讓你出門吃飯的時候,不會忘記帶筷子,那除了這個功用之外,這個插了筷子之後,可以讓這個便當盒卡的比較緊。」特殊圖樣和形狀代表不同公司行號,更有著時代意義,現在看來格外富有巧思,迪化207博物館營運專員姚捷馨說:「透過便當這個很貼近大家生活的主題,可以讓大家回想到以前帶便當的文化,回想起以前家庭便當美味跟溫暖的感覺。」展覽中也特別介紹60年代流行的包飯,類似團膳的概念,業者將4菜1湯放入鐵盒中外送,最後再把鐵盒收回清洗,直到現在僅存2家還有這樣的服務,現場還有多幅珍貴老照片,除了述說屬於台灣的「便當」故事,更顯示不同歷史環境中獨特的餐飲文化。

原始連結